2024年4月以来,全球贸易环境因美国单方面加征高额关税而急剧恶化。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持续抬头、关税壁垒不断升级的复杂形势下,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,2025年全球商品贸易总量预计将出现0.2%的负增长。这一看似微小的数字背后,折射出世界经济复苏面临的严峻挑战。在世贸组织日内瓦总部举行的记者会上,总干事恩戈齐·奥孔乔-伊维拉在回应关于美国拟对中国商品征收最高245%关税的提问时明确表示,该组织完全支持中国对美方关税威胁的严正立场。她特别强调,当关税水平突破125%这一临界点时,实质上已经等同于贸易”断链”,是对国际贸易基本准则的严重背离。
特朗普政府推行的所谓”对等关税”战略,不仅未能实现其标榜的贸易平衡目标,反而在全球金融市场掀起惊涛骇浪。道琼斯工业指数在政策公布当日暴跌逾800点,创下2023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。面对这一局面,国际社会普遍关注:美国政府此举的真实意图何在?世界各国又该如何应对这场前所未有的贸易危机?为此,我们专访了多位国际经贸领域的权威专家。
针对特朗普政府在首轮谈判要求遭拒后持续升级施压手段的情况,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教授指出,关税武器存在明显的效用边界。研究表明,当关税税率超过60-70%时,跨境贸易活动将基本停滞,500%的极端税率更等同于经济”硬脱钩”。他认为,中国应对当前挑战的核心策略应当是保持战略定力,通过深化内部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来增强经济韧性。短期来看,可通过国有资本入市等举措稳定金融市场;中长期则需着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,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制度基础。
值得关注的是,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创新驱动的新阶段。在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城市群,以深圳、杭州为代表的创新高地正在孕育大批高科技企业。这些企业在人工智能、量子计算、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持续突破,推动中国创新模式从”跟跑”向”并跑”乃至”领跑”转变。据统计,2024年中国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已达2.8%,数字经济规模突破60万亿元,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。
针对部分国家试图构建”去中国化”供应链的论调,郑永年教授直斥其为脱离现实的”政治臆想”。他引用最新贸易数据显示,2024年美国对华服务贸易逆差中,仅知识产权使用费就贡献了超过350亿美元。若执意推行脱钩政策,美国文化产业将失去14亿人的巨大市场,航空制造业年销售额可能缩水200亿美元,金融服务业也将错失全球最具活力的资本市场。他特别指出,”印太经济框架”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既要求盟友配合其供应链重组计划,又不愿在农产品、医药等关键领域开放市场,这种单边索取的做法注定难以持久。当前的全球贸易动荡,本质上是单边主义与多极化趋势的激烈碰撞。在美国挥舞关税大棒的同时,中国正通过科技创新和制度变革开辟新的发展路径。
2025年4月初,全球贸易体系遭遇地震式冲击。特朗普总统签署行政命令,对包括欧盟、日本、韩国在内的主要经济体实施差别化关税政策。其中英国商品面临10%的关税,欧盟产品税率为20%,日本24%,韩国25%,印度26%,而对越南的税率更是高达46%。这种无差别打击策略立即引发国际社会强烈反应,二十国集团财长会议紧急增设为期两天的特别议程。
更为严峻的是,4月8日美国政府突然宣布,将对华关税税率从34%提升至84%,创下现代国际贸易史上双边关税的最高纪录。这一决定导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,国际铜价单日跌幅达5.3%,原油期货价格跌破每桶70美元关口。受此影响,各国出口企业承受巨大压力。以中国为例,机电产品、纺织品等传统优势产业出口成本骤增,部分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危机。据中国商务部估算,新关税政策可能导致约200万就业岗位受到影响。
从宏观层面看,美国此举严重破坏了全球产业分工体系。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,各国产业链早已形成”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”的格局。单边加征关税不仅无法解决贸易失衡问题,反而会推高全球通胀水平,削弱消费者购买力,最终拖累世界经济增长。国际清算银行警告称,若贸易摩擦持续升级,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可能下调0.5个百分点。
特朗普政府的”对等关税”政策正在加速全球地缘经济格局的重组。中国与欧盟已启动联合应对机制,包括扩大本币结算规模、共建关键原材料储备体系等措施。值得注意的是,印度、越南等传统对美顺差国开始积极寻求与中国深化经贸合作,东盟十国近期一致通过决议,将区域内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至新高度。而在大西洋两岸,欧美贸易关系也出现明显裂痕,法国总统马克龙公开呼吁欧盟应重新审视跨大西洋伙伴关系。
这一系列变化预示着全球贸易体系可能逐步分化为两大阵营:一边是以美国为核心的”大西洋贸易圈”,另一边则是以中国-东盟-欧盟为主体的”亚欧贸易网络”。历史经验表明,2018年中美贸易战期间,尽管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,但中国通过开拓多元化市场,对欧盟、东盟的出口额分别增长12%和15%,有效对冲了对美出口下滑的影响。反观美国,不仅未能缩小贸易逆差,反而因农产品出口受阻而不得不向农民提供巨额补贴,最终由纳税人买单。
从法律层面看,特朗普政府实施”对等关税”的合法性备受质疑。其援引《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》作为法律依据的做法开创了危险先例。美国宪法明确规定,征税权属于国会专属权力,行政机构越权征税可能引发宪政危机。目前,加州、纽约州等已向联邦法院提起诉讼,指控政府违宪征税。法律专家分析,若诉讼获胜,将迫使白宫调整现行贸易政策,并对全球市场预期产生深远影响。
更值得警惕的是,美国单边主义做法正在侵蚀其与传统盟友的互信基础。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近日表示,欧盟不会在压力下改变对华政策立场。日本经济产业省发布的评估报告指出,美国关税政策可能导致日本汽车产业年损失超过100亿美元。这些分歧反映出西方阵营内部在应对中国崛起问题上存在深刻矛盾。
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贸环境,中国需要采取多管齐下的应对策略:一方面要加快推进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》(RCEP)实施进程,深化与东盟国家的产业链合作;另一方面应积极参与数字经济、绿色贸易等新兴领域的国际规则制定,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。同时,通过扩大内需、促进消费升级,逐步降低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度。
展望未来,全球贸易体系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。特朗普政府的”对等关税”政策不仅无法解决美国自身的经济结构性问题,反而会加速全球供应链重构进程,削弱美元在国际贸易中的主导地位。在这场没有赢家的贸易博弈中,坚持多边主义、维护自由贸易原则才是符合各国共同利益的正道。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,将继续通过扩大开放、深化改革的实际行动,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确定性力量,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新格局。